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最新 >  >> 
世界热点评!凌烟阁功臣中,谁跟着李世民混的时间最短?又为何能进入榜单?
来源: 孤寡老人讲历史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24 11:54:31

唐朝贞观年间,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评选出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气很大。

凌烟阁功臣的名气不但远超唐朝的开国功臣“太原元谋功臣”,放在众多历史王朝的功臣榜序列中,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
凌烟阁功臣这么出名的原因有三:


(资料图片)

其一,唐朝名气大,中国史上最强王朝可以排前三。

其二,李世民名气大,中国史上最牛的皇帝可以排前三。

其三,部分凌烟阁牛人的对外战绩,在历史上,大概也能排前三。

如此综合起来,凌烟阁功臣们想不出名都不行。

凌烟阁功臣是李世民的功臣,和唐朝的开国功臣不同(唐高祖钦定的十七位开国功臣中,只有六位进了凌烟阁),他们主要是在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过程中,以及开创“贞观盛世”的过程中,有很显眼的功劳。

本文也就这些凌烟阁功臣们随便写写,写什么呢?看看凌烟阁功臣中,谁跟着李世民混的时间最短。

选择标准有二,一是进入李世民核心圈子的时间比较晚,二是在贞观初期或贞观以前就早亡。

跟随的时间短,死得早,立功的机会就少,如此,还能进入凌烟阁,就值得说道说道。

小编选了三位出来,分别是郯国公张公谨、蒋国公屈突通、勋国公殷开山。

郯国公张公谨‍

根据历史记载,张公谨是在唐武德五年或之后,才在李勣和尉迟恭引荐下,进入到秦王府。

贞观六年,张公谨去世,他一共只跟着李世民混了十年,或许更少。

短短十年时间,张公谨从名不见经传,官不过右武侯长史,混成了襄州都督,爵至国公,最后还进了凌烟阁,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。

张公谨进入李世民核心圈子的时间比较晚,又死得早,他能在凌烟阁中占据一个位置,主要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后立下了大功。

玄武门之变前,李世民在下最后决定之前,因为没啥信心,还准备占卜问凶吉,是张公谨站出来批评李世民太过迷信,无非死战罢了,坚定了李世民的信心。

玄武门之变发生时,张公谨又成为陪李世民跟李建成、李元吉拼命的九将领之一,还独力阻拦住了太子府的援兵,《旧唐书·张公谨列传》中记载:

六月四日,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。及斩建成、元吉,其党来攻玄武门,兵锋甚盛。公谨有勇力,独闭门以拒之。

就这两条,让张公谨成为玄武门之变中,功劳排前几位的功臣。

贞观三年,时任代州都督的张公谨给李世民上了一封奏疏,即《六条突厥可取状》,促成了唐朝对突厥的战争。

张公谨以行军副总管(总管是李靖)的职位参与了这次灭国之战。

有了玄武门之变时的血战功劳,又有对东突厥的灭国之功,即使他在李世民麾下的时间很短,也还是进入了凌烟阁。

蒋国公屈突通‍

隋大业十三年,李渊起兵反隋,当时的屈突通已经年过六旬,是隋朝的卫大将军、长安留守。

他也是当时在长安的隋朝留守群臣中,少数决定抵抗李渊大军的最坚定分子之一。

但隋朝此时大势已去,独木难支的屈突通兵败后被迫降唐,随后就被李渊派给了李世民当军事上的副手。

至贞观二年时屈突通去世,他和李世民合作的时间也长达十一年,不过,这个时间,放在凌烟阁群臣中,也只能排倒数第三。

屈突通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,一直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,成为李世民集团中的核心成员之一。

最重要的是,屈突通在跟随李世民击败王世充,并拿下洛阳后,以陕东大行台右仆射的身份,帮助李世民镇守洛阳。

洛阳是李世民在跟李建成、李元吉争夺皇位时,为防止失败而留下的退路,准备万一争位失败,就凭借洛阳搞军事割据。

由此可见洛阳在李世民集团中的地位,而屈突通受命帮助李世民经营后路,非绝对信任不可为。

玄武门之变前,屈突通被调回长安,因此,得以参与玄武门之变,并在政变成功后,马上被李世民再次派到洛阳镇守,防止洛阳以东地区可能发生的动乱。

因此,屈突通虽然在贞观二年就去世了,但仅凭李世民在皇位之争中,屡次把苦心经营的大本营洛阳交给他镇守,就能知道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,后来能挤进凌烟阁也就说得过去了。

勋国公殷开山‍

殷开山(《西游记》中唐僧的外公)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死的最早的一个,也是唯一的一个在武德年间就去世的。

他在武德五年就死了,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,更没有帮助建设“贞观盛世”,能进入到凌烟阁中,还是比较难得的。

在网络上搜了搜殷开山为何能进入凌烟阁的原因,大多是认为他很早就帮助李世民在李建成阵营中搞收买拉拢活动。

玄武门之变时,起到重大作用的玄武门守将常何,据说就是殷开山收买过来的。

即使此事为真,仅凭此,恐怕还不足以让李世民一直都记着他。

李世民描绘凌烟阁功臣像时,离殷开山去世都二十多年,能这么多年一直念念不忘,肯定还是有什么让李世民记着的深厚情分。

史书关于殷开山的事迹记载的很少,毕竟他死得早,仔细看了看,或许是武德元年时,李世民征讨薛举一战中,有些蹊跷。

这一战,是李世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,唯一打的一次败仗,大概也是李世民一辈子中唯一的一次败仗。

史书记载的这一战失败的原因,在李世民的本纪中,只写了“不利而旋”四个字。

但在殷开山的列传中,写的是,因李世民生病,然后殷开山和刘文静两人不顾李世民的警告,擅自决定出战,因而大败:

此前一年,李世民率十万大军攻打洛阳,就没能打下来,后面还有那么多诸侯要打,可不能让李渊觉得李世民军事上不行。

因此,只有让副手去背锅,声称李世民是因病失败,才能保住李世民继续统军作战的权力。

当然,上述只是本人的猜测,是否正确,读者可自行分辨。

也只有这样的背锅功劳,保住了李世民崛起的权力,才会让李世民记住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殷开山。

还有一条就是,史书记载:“殷峤(开山)、刘政会、柴嗣昌并在太原,首预举义”。

李渊建唐的首倡之功大概也是殷开山得以加分的原因之一。殷开山除了是凌烟阁功臣外,同样也是唐朝开国的“太原元谋功臣”之一。

总结,上述三位是小编从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中选出来的,为李世民效力时间最短的几位,其中还包括张公谨这位入行比较晚的。

他们在为李世民效力如此短的时间内,能进入到凌烟阁中的原因,除了殷开山是小编猜测的原因外,另外两位都是史书明文记载,在玄武门前后立下过大功的。

至于殷开山,还真是需要仔细研究,史料太少,小编说的未必对,如有不同意见,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。

参考文献:《旧唐书》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